音樂人跟聲音人

是兩個環境的,但最後都要混合在一起發酵,對於現場演出,對於錄音混音
兩者其中一項過多就會走味的。

很多的朋友同好們常會在來信裡或是聊天中提到跟這方面有關連的事,我是個玩聲音玩設備的音響人,
單 (蠢) 得很,要談起這樣的事情,那還真的會說不完。
只是沒法像音樂人談寫起這樣的內容,總是能溫文儒雅,美美的,高水平的把人事物描述得完滿,然後從此
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的好友 王繼三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才。
聊著內容雖不及音樂人的完美,起碼這篇是從音響技術人的角度切入的,音響人總是偏向術科的,音響人
可以粗陋到低身收取沾著檳榔汁的麥克風線,又能夠精細
到調整上千萬的聲音系統,所以往往在演出現場
兩者一交談,除非一方禮讓,
不然真的是雞同鴨講各自築牆,來不了電的。

在自己所認識的音樂人裡面,現在的音樂製作生態因為這個產業的變化,很多的音樂大多已經是自己創作
音樂,自己錄音,甚至自己混音,然後再出國找一家對眼對耳的地方來母帶化一下,最後就可以出品了。
我們回到自己錄音自己混音那個一橋段來說起,音樂人在製作混音這一部份由於沒有迴授嘯叫的負擔,
沒有空間聲學物理的影響,沒有電聲規則的硬性遵循,沒有當下只有一次機會出聲的壓力,
沒有_萬一莫非定律_的詛咒,作品可以一次再一次的修飾到滿意,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自己最愛的作品,
不過呢我必須說,這些的一切都僅止於唱片音樂工程的結果,跟現場電聲擴音是兩回事。

很多的音樂人並不清楚也不會想瞭解現場電聲物理這一塊,因為對音樂人來說這塊負擔太重也偏離自己太遠
了,而往往音樂人所掌握的權能都是關係到演出品質的。
就音樂的個性與現場演出聲音的關係,以我個人膚淺的認知,搖滾樂搖滾精神
是每一位音響人的最愛,
除了曲風的表達容易,會讓任何人輕鬆上手,還有
就是他們的樂器編制都非常的單純,以台灣有名歌手
黃大偉就是一個典型的
搖滾樂代表,舞台上一些基本樂器就可以在現場千軍萬馬扣人心弦,觀眾是來聽歌
的,對於音響人而言,這是最能夠把音樂的精神透過音箱忠實的呈現出來。

不過呢音樂是自由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搖滾精神的,芭樂歌曲也是很多人愛的,加個大鼓弄個不是小鼓
的音色填塞,舞曲唸經的也是大行其道,現場演唱會也不是很多人喜愛的,Show 場模式的演出內容更是
豐富人們的視覺,有時聲音只是陪襯的一部份而已,因此會有很多的音樂元素是現場拾音所表達不來的,
近而隨著生活文化而變體的音樂曲風,開始這類音樂有那舞曲或是合成效果展示,整首歌曲前後都被塞得
滿滿沒動態,這類作品拿到現場要怎麼表達給觀眾聽呢?
人們是聰明的,那就是預錄預製,把它們整合成 Program 通道,從此開起了所謂 Loop 通道或是 Program 手
的編制文化,在一個演出現場,發聲樂器透過麥克風與訊號盒拾音,藉由現場系統揚聲出來,聲音與現場
空間有一定的聆聽特性與品質潛在著,音響人就是在拿捏這個中的抽象,甚至很多過程是除了電聲理性外,
它還摻雜著人性與感性在裡頭,就我以前說過的,這時候比開飛機還來得細膩。

除了溝通與處事的默契外,現場演出的內容就聲音技術說起,音樂人必須要清楚知道一個聲音結果,那就是
Loop 或 Program 的聲音作品是跟現場收音的結果是最不匹配的元素,有的音樂歌曲在現場的美感與好聽
幾乎都被這些預製的 Loop 或 Program 的音色給破壞掉了,這種既定的聆聽障礙並不是現場用機器調整就能
改變的,音樂人在預製這些 Program 作品時,往往
沒有考慮現場聆聽匹配的空間問題,而且會是在大現場
使用,不是在耳機或是
工作室裡的小喇叭平衡一下就好的,CD 音色跟 Live 聲音是兩回事的。
在現場演出裡,也常有音樂人介入干涉混音的工事,這並不是不可,不過就多年
的經驗看來,並沒有多少人
是瞭解所謂現場聲音的匹配性,音樂人與音響人的
認知真的是不同,大半的音樂人所抱持的是,這些演出
素材都是我的作品,沒有這些軟體是沒有現在的演出,聲音設備與音響人只要照本宣科即可,聲音的內容
如何,什麼樂器的位置該小,照著做即可,或者音樂人會直接自己就動手,
與其說是維持作品的忠實度,
倒不如說他們相信的只有自己。

對於這樣的文化,我們並不能說這是錯誤的,因為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拆開兩者針對現場演出的訴求與
需求,一邊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忠實呈現去感動全場,一邊是針對電聲系統與現場所能提供的限度考量,
合於這個基本再來感動全場,出發點都已經不同了,怎會有好作品?我說 160Hz 過多,你說 E3 的位置
不理想,物理跟樂理通通有道理,然後都不講理,當下如果再夾帶些個人匠氣的話,哈,那真的都不能做事
了,我們去分析這樣的演出共事過程,大家的目的都是為結果好,音響人就溝通上的立場一定是背負著整套
系統而挺著,音樂人則是理想感情表情潤飾要求著。
電聲系統裡複雜的潛在迴授元素平衡調整,空間地形地物的影響,設備條件考量等這類問題,身為音響人
除非對方瞭解與體會或主動詢問,不然這些科學問題沒有必要去讓音樂人承擔的,你說得愈多就愈是不解
風情,那兩者的距離與默契就愈與遠愈差,身為音樂人若愈是以自身地位與姿態比音響人高,那麼就愈沒有
人可以幫忙,也愈沒有真話真聲音。

這年頭圈內出了不少好的音樂人,有的甚至是跟著現場硬體一起打拼過的,有的音響人直接就是跟樂團
喜怒哀樂生活在一起的,
這些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都會培養出演出的默契與感情,對於現場的結果都是加分
的,也代表未來年輕一輩在音樂與聲音方面的處事會更文明與成熟的。
還有就是這個圈子
沒有所謂的音樂神人音響神人,那只是誇大吹牛罷了,演出這檔子事,兩者是共榮共存
的,因此要多替對方的立場著想一下,什麼事都能加分的,
音響人別只認為別人上台就是無理的開始,
音樂人別老是不相信別人調整的內容,親力親為都搞不定時,旁邊的音響人就是專門在做搞定的事,
相信他吧,
音樂與音響就是這麼好玩嘛。

吳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