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放一邊刻度放中間基礎最優先
現場擴聲技術應用筆記,過程使用到 RCF音柱、JBL單 18吋超低音,iBO音箱…。

音匠音響-吳榮宗


我說
已經很久沒有提筆了,尤其是對這一行專業程度批判性的內容,
每次當直白的說出事實與現況就是會讓人討厭,因為總是動搖
線上的一些音響客自身的地位價值沾些灰 ^_^。

去年至今以路人甲的身份安靜領受咱圈內的現場演出水平,哈!
真是器材年年好,人才年年糟,也對,這是意料中的事。
這一篇開頭為何要讓諸公把感情放一邊呢?
感情在這裡是指你現場混音過程從聽到,去調整到,去平衡台子
上所做的主觀決定!
而現今這過程幾乎已經把所謂基礎的電聲刻度都拋飛腦後了,
這一切不標準的(感情用事)全都來自於本身硬底基礎養成都沒有
落實卻巧遇機會就登板了,那結果如何就可想而知,圈內很多的
音響客在專業的基礎篇是必須砍掉重練的。

中秋這段時間把玩兩個小型平淡無奇的現場演出,而這過程裡卻
充滿艱深的技術底子!靜下心來想,今天這事情若是由你,或是
他,那麼在這個技術層面認知不同之下,結果將會是極化的!
尤其當過程不順遂時,那就...去你的專業!

下面四張圖例所呈現的是一個校區找了一塊空地進行拼盤式的演出,這種節目任誰都可扛得住,而這個現場給予的試煉就
是在舞台的正對面高聳的建築物所產生出來明亮完整的二次反打聲。
另一個技術考驗就是拼盤節目過程裡有耳掛搭配小尼龍琴-烏克麗麗,現場直接收音,拆裝台,還有你必須擴聲出來!
其他一上一下零星技術就不提了,這看似簡單啊!水很深的。

我們需要刻度
回到聲音的基礎認知,第一個論述反打的問題,如果你不在乎直接都大紅喇叭高高掛,通電出聲熱鬧也是可以的,而對於
現場環境的解讀,你從不會去聯想到是因為電聲系統組合過程對於音箱射角涵蓋的技術理解不足造成的!你大可咬著檳榔
叼著菸率性回嘴:啊現場房子就在那裡呀,你奈他何,又不能敲掉,我的東西是正常的啊!
_


舞台的右邊與正前方都是建築物聳立,反打聲是個問題。
_

透過擬算,擇出適當的涵蓋角是減低反射最直接的方法。
_
這個演出工程優化算是最簡單的,我們可以依音箱最上層那只的吊掛高度去滿足現場最遠的涵蓋即可,這意味著喇叭不用
那麼的高懸,不用那麼高水平角傳遞,利用近代的擬算軟體可以快速的理解到能量分佈,而連電腦都懶得打開的音響客,
使用眼睛的直觀,耳朵的主觀感情聽判都能夠讓這個反打能量收斂的。
當然也會有人說得沒神馬效用啦,會反打就是會反打!實際上把耳朵刻度化之後就類似於對類數特性,當這個黏貼在原
直打聲的干涉能量沒少個兩倍以上( 6分貝 )是沒感覺的,於是就會有人將音箱的傾角再誇張些,殊不知這是在空場之下
所做的工事,當觀眾進場了,人與人的間距形成天然的消音屏障,頓時高頻曲線驟降!造成演出過程不得不使用大量感情
在每個通道上提增亮麗的高頻線條,這不就是混音災難的一種!側錄下來都是不能聽的結果。
這個不正確如果你能理解與操作近代基礎擬算軟體的方便,如果你能理解所謂清晰條件只消些微的變化都能幫助現場混音
過程的品質優化,瞭解了之後這類低端的基礎錯誤就不會再發生的,而你做到了嗎?
_

主喇叭現場擴聲在角度上的工程示意圖。
_

立體拾音設計:4只麥克風,3個拾音點,5個通道。
_
第二個論述弱音源擴聲的問題,對於拼盤節目幾乎碰到這樣的表演團體不論是弦樂,笛子,吉他等團體,在工具的安排上
都會隨著物近之便使用三只或四只無線手握架
在舞台前方一字排開就行,反正 5分鐘沒什麼熱鬧聲音的演出很快就會過去,
為何不用電容式麥克風規規矩矩的拾音呢?他們會說容易迴授啊!風吹噗噗叫太難用了!動圈的無線電麥克風省線又不叫
又沒風聲的,
由於低價商業競爭的副作用,赤子之心與應付了事的態度現在大多是後者了。這幾乎也是目前咱圈內的專業,
舞台上那些規矩的立體擴聲技術例如 MS、NOS、ORTF、BLUMLEIN、XY 這類的硬基礎拾音設計幾乎是被打入冷宮的,
更遑論五個通道四只麥克風三個拾音點的技術巧妙了,這些麥克風拾音技術對於現場擴聲有甚麼好處?
它們能夠更優於動圈麥克風在哪?再延伸這話題,長短 Shot-Gun怎麼設計現場立體擴聲?這些基礎是必須再次拾回重練的。

然後是潛在迴授電平的認識與控制,現場擴聲若是不懂得拿捏控制,例如 CD訊號、電子鍵盤樂器音源由於沒有這類問題,
你不懂得 1pa基準聲壓級
參考在全頻音箱上,那麼其他弱音源或是電容麥克風擴聲還有耳掛就無法配合這些過大的聲音訊號
源,潛在迴授電平被濫用耗盡之後自然得到的就是厭惡的迴授,這過程甚至連個舞台音箱返送個聲音都是困難的!
不明白前頭所造成連環錯誤的你還會使用 EQ.來進行迴授的消弭,這種消極的做法看似有效,也被大眾認同的,然而聲音
一滴滴的被不忠實掉,一張台子能轉的能推的全都動過了,好強啊!

這類現場混音,台子總線的兩軌紀錄聲將會是最難聽的!我可以大膽斷定這聲音在現場連回放的勇氣都沒有。
這整個咎因都是現場擴聲電平與涵蓋範圍匹配不理解,音響工事一環一環的錯搭之後就會是個大問題的,基礎工不重視嗎?
來,我們再看下去。
_

現場使用 RCF音柱做為主擴聲。
_

超低音箱使用 JBL-SRX818。
_

系統整理完成之後就是如此。
_

上面這三張圖資是澎湖馬公的雨生館與安邦館場地( 僅取安邦舞台為例 ),9月風透心涼,但是涼過頭風太大了!大到船都
不能開,裝備無法到達只能使用島上現有的資源,第三個論述硬體建構的問題,最最基本不過的事了,如何在風裡工作?
從圖例裡看出音箱若是這麼高撐著,那麼必定會被強風攔腰斬的,五花大綁又難看,現場能夠找到的資源有束線帶!就使用
現有資源束線帶串接固定著,就這麼簡單的把風吹的困擾給排除了。
而要這麼糾結喇叭涵蓋高度是因為一套電聲系統如果全頻音箱擴聲支援是在沒有投射高度的條件之下( 以一般人的站立高度
而言 ),那麼音箱勢必將會被人群阻擋,任你再如何也只有最前方舞台處有聲音罷了。
適切的置高優勢沒法取得,那就退而求次基本也要高於人頭的投射涵蓋(全頻音箱最下緣離地約為 2.5M ),如此聲音在20米
的涵蓋範圍內起碼仍能保有音箱的頻響。

刻度計算
在大自然的因素裡取得一個折衷點,風吹的問題解決之後就是音箱擴聲電平的控制,這看似上面的第二個問題,眼尖的應該
發現全頻音箱是音柱,這就一個挑戰啦!
若論及音柱,那在這地表上使用音柱來進行流行音樂演出的也只有 CODA-CoRAY4能夠滿足樂器瞬態的峰值因數,但是那船
到不了就不想啦,因此眼下這場演出就更要嚴格的控管峰值因數所以才值得在這裡一提。
( 音柱喇叭的陣列技術是複雜的,它往往被商家誇大引導錯誤使用,聲音訊號量化之前之後的瞬態峰值因數並不相同,而這
個基本技術若是不理解,那就是損毀音箱下場了 )。

整個揚聲系統還有兩只次低音箱,然後再去搬了兩只單 18的超低,這大大的拉開紅色電平負擔,提高整體系統安全係數,
既然事實擺在眼前,島上已經生不出箱子來了,所以就好好的認識這只 RCF的音柱,賦予它扛下大任!
(以下是筆者針對現有的音箱材料進行現場演出設計的安全動態範圍,能夠理解的同好就學習起來,這是受用無窮的,近而
在大型的線陣組合時,聲壓級如何設計以及功率漸層匹配,久而久之就會熟練 )...

要如何建立系統安全範圍呢?以 RCF音柱規格所寫的一只 1400W峰切,即 : 10log( 1400 )=31dBW
因此透過計算就能知道這套喇叭的靈敏度約為 134-31=103dBSPL@1米處( 次低加全頻 ),記住是峰切喔!
現在要設計演出聲壓級,留個 10分貝系統安全再加上 6分貝音樂律動,即:
134-16=118dBSPL,那麼在 15米處就剩下:118dBSPL-(20log(15米))=94dBSPL
(主擴音箱足夠了)

對應調音台表頭刻度 -18dBFS=94dBSPL@1米,那麼在 15米之後所得到的 94分貝聲壓級呢?這表示調音台已經是在滿刻
度的位置
(in the RED)游走了,( 請別忘了距離耗損 )
別忘了還有一邊喇叭,這個疊加就把它當做加 3分貝,你可以說在 15米處是 97分貝,但筆者會說是錶頭刻度與系統架構
又遠離紅色區域 3分貝,( 對於同條件內容音箱疊加是 +3或是 +6分貝論述,有上過課的就自然會清楚這裡的解釋,這邊
就不多瓚述 )。
15米處全頻音箱以 94分貝聲壓級之間游走,凡超過這個刻度都是在榨取系統的餘裕
(離所設計的峰切點尚有 16分貝)
沒有把持好的擴聲能量就會損毀音箱了
( 通常都是沒把持好的 ),更何況這是音柱啊!
最後壓箱底兩只 JBL-SRX81818吋工程型的超低幫忙音柱挺過兩天的瞬態電平!規格一只峰值 135dBSPL@1米,兩只
就擁有 141dBSPL,實際可用的聲壓級設計 :
141-10-6-24=101dBSPL@15米處超低音箱以 101分貝聲壓級之間游走,凡超過這個刻度都是在榨取系統的餘裕(16分貝)!
低音與主喇叭組合即 :10log(10^(101/10)+10^(94/10))=102dBSPL安全標準聲壓級( 以現有的材料所設計的 )
這裡不厭煩叮嚀,重要就寫三次
凡超過這個刻度都是在榨取系統的餘裕(有 16分貝)!
凡超過這個刻度都是在榨取系統的餘裕(有 16分貝)!
凡超過這個刻度都是在榨取系統的餘裕(有 16分貝)!
同好們能理解這個系統設計的精神嗎,即便是這麼小型的拼盤演出,卻是技術充滿,包括人。


大約 15米遠的控台位置,放大舞台兩邊主喇叭的身影。
好棒啊!我們沒有把箱子燒了! ^_^
_

資源拮據之下能夠穩定的控制系統演出,人不多了。
_

結語
從事這一行都理解現場演出狀況瞬息萬變,不論地形地物影響,或是大自然現象讓我們的重裝備無法運達支援,既已成事實
但不至於無法演出,我們是專業的音響人,現有的設備資源能夠就地設計建立起來完成目標,那才是重點才是職場精神。

整理了這兩場演出,上述在喇叭射角的應用優化與現場地形地物融合,還有透過數學計算涵蓋能力能讓小音箱立大功,
( 當然不鼓勵初學的如此應用 ),在在都證明了硬基礎的重要性。
另一種最常見也最無能的處理方式,你可以怪罪風災啊,裝備條件不給力啊,( 不會駛船嫌溪彎 )要下台階還怕沒詞推託啊,
在你的職場上不要扮演這種角色,要有真本事,諸公看看電聲技術發展至今雖說裝備愈來愈方便,質量愈來愈精細,但是
聲音卻愈來愈難聽!人,都是人為因素。

你是否曾 哇次哈囉哇次 一整天,EQ調到天崖海角了,歌手一上來就全盤被推翻當場崩潰!
雖說現場混音是主觀感情的事,但是
聲音是有刻度的!莫急著色染嘛,在這之前要讓你的系統參考在刻度之下,如此才不
至於濫情出包,感情用事要用對地方的 ^_^。
而去建立這個刻度的參考憑依就是本身基礎認知有無落實,大鼓麥克風都噴倒了,還在吹牛這大鼓聲音混厚!這不跟麥克風
拿反了還能唱歌一樣!
專業音響人才養成雖說在台灣只剩茶餘飯後,但有心者事竟成,在發下宏願之前,還是面對這個事實,乖乖把音響的硬基礎
砍掉好好的重練吧!
PS: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去你的專業是重要的 ^_^

20181002 吳榮宗-台北